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系统掌握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知识,熟悉行政管理范围的应用型高等人才。学业结束时,适合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经营管理、项目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企业综合管理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自学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专业特色:
校本部现有正、副教授四十多人,专兼职教师两百多人,在校学生三千余人。我校现有多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语音实验室,教学以课堂授课为基础,配合多种媒体教学资源,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力保证。我校定期开展各类技能竞赛、社会实践、小组活动,以灵活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我校教学优、服务优,毕业率高、学位授予率高、收费规范,是提升学历和更新知识者的最佳选择。
主干课程介绍:
1.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之上的独立的应用科学,以它为基础派生的课程为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诸如市场营销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 企业信息管理等。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的职能与作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计划的种类、计划工作的程序和方法、预测的含义及其类型、预测的步骤与方法;目标管理的产生和发展、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战略管理;决策:决策的作用与原则、决策程序、决策方法;组织的含义及作用、组织的类型及组织工作原则、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管理人员的选聘、管理人员的考评、管理人员的培训;领导者、领导者素质及领导班子构成、领导理论及领导方式、领导艺术;激励理论、激励模式、激励方法;信息沟通、协调的作用和原则、协调的内容与方式;控制的基础理论、控制的基本内容、控制的基本过程;控制方法:质量控制方法、预算控制方法、成本控制方法。
2.个人与团队管理
本课程在对就业者胜任能力的长期研究和开发的基础之上,将就业者工作中涉及到的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的管理技能、方法和工具以模块化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教材体系。能够为就业者提供全面的管理技能和素质训练,其课程设置适用于每一位就业者、管理人以及潜在的管理人。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企业对就业者,尤其管理人或潜在的管理的素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个人与团队管理能力是就业人员素质能力的重要体现发面,对个体和企业组织的发展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个人与团队管理能力的提高使个体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保障。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个人与团队管理意识,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从根本上即培养具有有效管理能力的经济或管理工作的实务人才。具体说可以分成三个方面:首先要从课程学习中掌握个人与团队管理的意识,在学习和工作中认识到个人管理与团队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在树立起个人与团队管理意识的基础上,掌握进行有效的个人和团队管理的知识、方法和技巧;最后,在掌握这些的知识技巧的基础上,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的管理个人发展和团队发展。
3.监督学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中外监督理论、不同国家监督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反腐败与廉政建设的实践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同时,从预防的视角,深刻了解政府决策失误、不依法行政的制度原因及其危害性,能够从监督的视角提出完善我国廉政监督与勤政监督的政策性建议与制度构想,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廉政与勤政意识,实现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4.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本课程是希望通过系统、全面地介绍社会调查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运用的能力,具体包括:建立研究假设、进行问卷设计、完成抽样调查、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以及撰写调查报告等。目前中国社会处于快速变动的转型期,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调查研究已经成为及时把握社会发展脉搏、客观认识事物变化发展规律、准确判断社会发展趋向、果断做出科学决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本课程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通过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来观察社会变化、分析社会关系、解释社会现象和把握社会规律,提升作为一名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5.行政组织学
本课程主要讲述的是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其主旨在于帮助学习行政管理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了解并理解关于行政组织及其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从而在工作中提升组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